《弟子规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用人物,须明求。倘不问,即为偷,意思也就是说不是自己的东西,不问自取视为偷。在现实生活中,常常有的熊孩子喜欢去偷拿别人的东西,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呢?接下来睿智教育叛逆学校就来谈谈孩子有偷窃行为应该怎么处理。
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就方寸大乱,实际上,偷东西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不良行为,家长只需要适当引导,即可帮助孩子纠正。
1、注意第一次的处理方式
英国教育家尼尔认为,一个自然发展的正常孩子会偷窃。家长第一次发现孩子偷东西时的处理方式尤其重要。切忌不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,家长应该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,了解事情的始末,温和地向孩子询问情况,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观念和金钱观念,同时,也要正视孩子的正当需求,家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孩子。
2、不能随意给孩子贴标签
家长内心很气愤的心情很理解,但是不能用一些小偷、不诚实的道德字眼去绑架孩子,去这样称呼自己的孩子,这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挫败感,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,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价值观。
3、鼓励孩子承担责任
当孩子明白自己不改乱动别人东西后,家长要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,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陪着孩子一起去归还物品被道歉,如果孩子已经对东西造成了损害,家长需要承担起赔偿责任,以身作则熏陶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。
孩子心里面也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,他们会因为想占有,寻求关注,报复心理等各种原因而选择偷窃,下面就来说说原因。
1、孩子未被满足需要
有的家庭规则感很强烈,孩子的行为总是被条条框框限制,家长总喜欢替孩子做决定。孩子提出的需求被家长无情拒绝,家长的拒绝让孩子爱而不得,孩子要不到,就会从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取。
2、孩子虚荣心的需要
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,见过了更多的东西,当孩子没能拥有一样物品,别人却拥有时,内心充满了羡慕和嫉妒,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想着顺手牵羊,想据为己有。
3、孩子想与父母建立情感链接
有的父母总是忙于工作,为生活而奔波劳碌,很少看到孩子的需求,孩子想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注,就会通过偷窃这件事来犯错,父母发现孩子做错事了自然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来,孩子成功寻求到父母的关注。
孩子偷东西一次不打紧,但是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,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偷东西,下面详细说说孩子偷东西的危害性。
1、滋生撒谎的坏习惯
孩子偷东西完,必然是不想被人发现他的小秘密,孩子于是就要学会撒谎,假装自己不知情,随着孩子“作案”越来越多,孩子就会变得谎话连篇。
2、构成违法乱纪
孩子的偷东西行为没有得到很好引导,将会养成恶习,孩子就会偷一些贵重的东西,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。
3、孩子变得好逸恶劳
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当他们尝到了偷窃的甜头,孩子就只想着不劳而获,只想着去偷,变得懒惰自私。
总之,面对偷东西的孩子,家长不必惊慌失措,要做的是好好引导教育孩子,让孩子知错能改,杜绝恶习。以上就是关于孩子有偷窃行为应该怎么处理的相关话题,谢谢阅读!